笔趣阁 > 草文骏文集 > 拾麦穗的米

拾麦穗的米

笔趣阁 www.bqgx.cc,最快更新草文骏文集 !

    关于拾麦穗的故事,你还能记起多少?关于米?

    大太阳,热得汗水长淌。大人手里明晃晃的镰刀,镰刀后面一捆一捆死尸般的麦个子,麦个子屁股下刺猬般密密麻麻的麦茬米站在陇上喊:“水来——谁要?”米把草帽拿在手里,那时节草帽既是树荫,又是凉风。

    那时节你不戴任何帽子。冬不怕冷夏不怕热似乎你是铁头。“大头大头”穿开裆裤的时候总有人这么叫你——“滚蛋,我是铁头,叫我铁头。”你心里总这么说。“水来——谁要?”热风送来米的声气时,热风一下子变凉了,灌到嘴里变甜了。顺着发稍流下的咸咸的汗水顷刻间似乎成了井水。米白白的脸像月亮,不管隔着多远,总能叫你闻到夜的静谧夜的芬芳。

    你提着襻笼,向米飞去。拾吧,拾吧,你们都挣死去。你对着你跑过时那些猫着腰不抬头的竞争者们说。其实米每次的呼喊,都是冲你——为了多拾麦穗多挣钱,他们的襻笼里都放着一瓶水,他们不愿意浪费一分一秒。你每次都在米发出呼喊之前喝光自己的水,你不在乎那些拾不完的麦穗。站在米的荫凉下,值钱多多了,你们这些傻瓜。你边喝米的水边想。

    那一天米没有来,你左等右等不见那一声呼喊。老师到公社开会去了,有人说。你用舌头舔,嘴唇似乎在萎缩在破裂。“不准叫‘大头’,人家有名字呢。”在教室门口,米训斥他们。五个人围住你一起喊:大头有宝,提个笼笼赛跑----米训斥了他们,叫你抬起头走路。嘴唇开裂,像花瓣层层凋零。大头,把你的提到这边来——毛脸雷公喊。毛脸雷公的喊声惊得你魂飞魄散,你站在那儿瓷得像根蜡。米不知从哪儿挤过来,扯住你的襻笼“哗”的就往下倒。“哪儿倒不是倒,为啥要到你那边去。”米是在自言自语,你的泪花开在睫毛上。你看见藏在襻笼里的土疙瘩在米的掩护下安全着陆。米拉着你往外走。“走,大家都一样,有些人伤天害理都没人管呢。”的确,过秤前每个襻笼里都塞上了土疙瘩,你是才开始跟人学的。水,谁要喝水?你抬起昏昏沉沉的头,朦朦胧胧瞅见田垄上站着米七岁的外甥宁宁。宁宁捉着他的小鸡鸡,给校门口来往的每个学生身上尿尿。米提着后领搧宁宁的屁股。宁宁鬼哭狼嚎。宁宁从麦个子上一把一把往下拧麦穗,拧下来送给冲他笑的人。队长过来了,宁宁把拧下来的麦穗又撺回麦个子里,宁宁大声说:谁割麦这么粗心,一遗一大抱。米像捉贼一样撵着宁宁满地里跑,米说回你们鸡洼窝去。水,谁要水喝?宁宁站在米的位置上喊。你直起腰。你不由自主地朝宁宁走过去。

    那一天父亲从大队医疗站斜穿过七片麦田,用十分二十九秒的时间赶回家。我一闻就知道是“敌敌畏”父亲说,就灌肥皂水,灌毕了拿鸡毛在嗓子眼里捅,就那样“呜哇”一声吐了出来,吐出来我就放心了。深红色的高粱搅团,吐在地上还是好好的搅团。父亲说,我以后每次闻到农药就会想起一片红红的高粱搅团。

    那时候,田头地边隔三差五就会蹲着口大瓷缸,缸里是酱汤般的农药。宁宁用米的瓶子到大缸里去。宁宁说:茶水,快喝。宁宁对着嘴唇干得冒烟的你,对着失魂落魄的你,发出诡异的召唤。

    米是傍晚时分来的。米开会回来听说宁宁闯了祸,就赶紧赶来。手里拎着的鸡蛋和红糖,听人说是米在公社供销社给家里老人买的。父母死活不要,母亲说这么贵重的东西——。米最后挂在院里枣树上走了。

    歇了一天的你又去拾麦穗了;躺在家里会见不到米呀。像领着一群小鸡仔的母鸡,米说我再不离开你们。此后,宁宁拾来的麦穗全归你,宁宁背着队长从麦个子上拧下来的也给你。米原先拾来的麦穗是无条件充公的,现在,米总是在过秤前拽过你的襻笼,一股脑儿塞给你。宁宁把更大的土疙瘩塞到你的麦穗里,宁宁每次都让毛脸雷公干瞪眼。

    到忙毕结账时,你前所未有地领到八块钱。秃头兄妹俩咬牙切齿地说,老师偏心眼,我们才挣了九块八毛钱,老师偏心眼。

    你花七毛钱买了那本向往已久的白话聊斋,花五毛钱买了那只好看的水杯。米,你教的拼音我全记下了,我还爱听你讲婴宁的故事。你讲故事时端着好看的水杯,你的脸比水杯上的荷花更艳更美那时节你常常眼睛望着米,心里这样絮絮叨叨。和米比,村里的女人都像土疙瘩。

    婴宁爱笑,在聊斋志异里,没有哪个精怪美女比婴宁更生动更鲜活;米是微微含笑,不加掩饰从心底漾出来的甜甜的笑。故事里,婴宁最终得到了自己的爱,现实中的米呢?米结婚那天哭成泪人儿,你跟妈妈辩论说:咋就是做样子呢,咋能是欢喜的泪水呢,米和她们不一样,米不会表里不一你武断地认定,米的婚姻是不幸的,米这是跳进火坑前的悲伤的啼哭。披红的男子,挂彩的陌生的门庭,米摇摇晃晃撇下了故乡的麦地,愈去愈小。你看着,泪水涟涟而无能为力。

    后来的几个夏天,你还是随着一群人拾麦穗。黄汤般滚热的麦田,前头是挥舞着镰刀的大人,后头是鸡啄米般的一群小人。一切都是重复,只是没了米。没了米,所有的热啊,便膨胀,便长刺,便生生的熬煎人。你再也没有挣到过八块钱,尽管你的个头在长高,你拾麦的经验在长大。

    三年后,五年后,你再也没见到过米。母亲远远的指着那边地里拾麦穗的一个大人和两个小人说:那是米,和她的两个孩子,米在帮她娘家的傻哥哥收麦。那样猫着要生硬的一团,生硬,沉重,所以你坚决否认——米市美丽的。优雅的。轻灵的。那时候她二十出头,现在呢,都两个孩子了,母亲叹息着说,天天干活,一天一天,谁能不老呢?那一刻你明白,存留在你心中的米在世界上永远消失了。

    沿着米开辟的拼音之门,你一步一步,摇摇晃晃撇下了故乡的麦田,愈走愈小。走进水泥的丛林,浸润于水泥的气味,你的热气逐渐消散。

    拾麦穗的日子则永远存留在你心底某个温软的角落,连同那月亮般的米,天长日久的酝酿着,酝酿出叫你陶醉的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