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> 第118章 精兵路线

第118章 精兵路线

笔趣阁 www.bqgx.cc,最快更新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!

    第118章 精兵路线

    乔治在商业上发力的同时,并没有忽视他的本职工作,橡团才是他的基本盘。

    亚三采纳乔治的建议,在图拉设立新的兵工厂生产无烟火药。

    新厂的名字就叫图拉二厂,工人一半是从三大抽调,一半是今年退伍的退伍兵。

    米柳京改制后,俄罗斯士兵的服役年限大大缩短,可是俄罗斯民间的传统习惯并没有改变,士兵在退役之后,多半不会返回原籍,而是留在城市里找个工作,成为一个城里人。

    城市生活外表光鲜,可如果连自己的小窝都没有,生活就会很艰难。

    亚二废除农奴制之前,俄罗斯经常发生农民暴动。

    在废除农奴制之后,工人就成为最容易被煽动的群体。

    乔治和尼古拉讨论过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乔治给出的对策是提高工人待遇,学美国,将俄罗斯的工人改造成中产阶级,工人就会从最不稳定的群体,成为稳定社会的中坚力量。

    无产阶级的标志是无产,无恒产无恒心。

    所以想办法把俄罗斯的工人变成有产阶级,哪怕只是一间小破屋,也就有了牵挂。

    尼古拉认为乔治说得对。

    可是很难做到。

    指望第一贵女这样的资本家,主动提高工人待遇是不可能的,第一贵女家的工人就算造反,恶果也是由帝国承担,第一贵女和她老公在克里米亚度假呢,圣彼得堡的事跟人家毫无关系。

    帝国直接经营的工厂,也不可能提高工人待遇,因为帝国直接经营的工厂,成本已经压缩到极限,根本没有多余的利润用来提高工人待遇。

    所以这又是个死结。

    让乔治失望的不是资本家的麻木不仁,而是尼古拉甚至都没有尝试,就否定的乔治的建议。

    好吧,随着年龄的增长,尼古拉也长大了。

    不过尼古拉并没有向乔治希望的那样,成为一个伟大的沙皇,而是开始有独断专行的苗头。

    这不好,很不好。

    乔治也没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尼古拉身上,乔治会用事实证明尼古拉说的那些困难都是借口,乔治才是对的。

    帝国从官方层面推动某些事的时候,效率还是很高的。

    图拉二厂已经投产,第一批采用无烟火药的子弹已经送到橡团,交由橡团进行测试。

    虽然多次试验已经证明,无烟火药的稳定问题已经彻底解决。

    可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,谁都不知道无烟火药会不会发生意外。

    这也是最近尼古拉很少来橡团的原因。

    乔治也担心发生意外。

    所以橡团不仅要测试子弹的威力,还要测试无烟火药的稳定性。

    以前的无烟火药,堆放在仓库里,无缘无故都会爆,所以才无法普及。

    科学院确实解决了无烟火药的稳定性问题,图拉二厂将子弹送过来的时候没有用火车,而是用马车一路颠簸送过来的。

    图拉距离圣彼得堡一千多公里,这一路上都没爆,基本可以确定无烟火药是安全的。

    在使用了无烟火药之后,子弹的威力令人满意,在一千米的距离上仍然有杀伤力。

    “我们真的需要一千米的射程吗?”瓦西里不懂就问,他已经彻底融入橡团,成为橡团的一部分。

    “大多数时候不需要,但是在某些特殊时刻,一千米的射程甚至都不够。”乔治犹豫着,要不要将狙击枪的概念提出来。

    狙击枪的作用毋庸置疑。

    可是区区一个无烟火药,上马就这么困难,乔治觉得提了也没用。

    “比如说?”瓦西里是可以信任的,他对俄罗斯的忠诚不容置疑。

    “比如远距离精确射击。”乔治愿意和瓦西里交流,可是在圣彼得堡,乔治大多数时候,找不到可以交流的人。

    尼古拉只在某些事上可以和乔治交流,对于军事领域,尼古拉并不感兴趣。

    或者说尼古拉只热衷于发动战争,并不太关注技术上的提升。

    瓦西里是纯粹的军人,提高自己的愿望也很强烈,他最大的梦想,是超越他的曾祖苏沃洛夫。

    “一千米那么远?”瓦西里惊讶,只有火炮才能打那么远。

    乔治点头,他刚说了,一千米甚至都不够。

    “这么远的距离上,谁能打得准呢——”瓦西里觉得乔治也和苏沃洛夫一样,玩排队枪毙。

    排队枪毙很大一部分,是为了弥补射程和精准度不足等方面的缺陷。

    乔治不废话,把手里的单筒望远镜递给瓦西里。

    瓦西里没明白乔治的意思,拿着望远镜翻来覆去的看,爱不释手。

    确实很好看埃

    这个单筒望远镜是乔治的私人收藏,多半是亚三送给乔治的,通体纯铜铸造,合在一起的时候只有大约十厘米长,用的时候再拉开,视野清晰。

    “把望远镜和步枪结合在一起,你觉得能不能打一千米?”乔治提醒瓦西里,看够了记得还回来。

    苏沃洛夫大公爵家里难道连个望远镜都没有?

    瓦西里呆滞,心情无比激荡。

    将望远镜和步枪结合在一起,之前从来没有人这样做过。

    也不是没有,南北战争时期就有了,只是瓦西里不知道而已。

    以前也没有必要这么做,因为伯丹二型步枪的射程只有400米,装上望远镜也没意义。

    在采用无烟火药作为发射药之后,波丹步枪的射程已经超过一千米。

    如果像乔治所说,将望远镜和步枪结合起来——

    瓦西里越想越激动,他终于看到超越曾祖的希望。

    如果建立一支能在一千米距离上精确打击敌人的部队,那特么别说超越苏沃洛夫,瓦西里甚至有信心平推欧洲。

    于是问题就来了。

    上哪儿去弄这么多望远镜呢。

    瓦西里家里也有望远镜,知道这玩意儿有多贵。

    如果大规模装备部队的话——

    这难度跟人手一门火炮差不多。      “别失望,这玩意儿确实不可能大规模装备部队,但如果只装备精英射手,还是可以的。”乔治耐心引导,他不可能把所有精力都用在橡团,必须培养得力助手。

    乔治身边就叶罗欣、安德烈、德米特、瓦西里这几个人。

    大表哥只能负责后勤,军事上的天分并不高。

    叶罗欣忠诚上没问题,年龄有点大,帮不了乔治多少年。

    德米特是米柳京的孙子,人家是来橡团刷经验的,迟早会离开橡团,独当一面。

    乔治以前最重视的是安德烈,去巴尔干的时候,都把安德烈带在身边。

    瓦西里在乔治这里,地位和安德烈是一样的。

    “我把家里的望远镜拿过来,咱们试试看——”瓦西里的执行力,比尼古拉强多了。

    那就试试看。

    瓦西里来到橡团之后,感叹橡团拥有全俄罗斯最充足的资源。

    现在瓦西里终于知道充足到什么程度。

    乔治给尼古拉打了个电话,隔天,尼古拉就让人送来两个工程师和一堆工人,以及一箱单筒望远镜。

    两位工程师都是谢厂高级工程师,工人里钳工、车工、铣工,连木工都有,满满一箱单筒望远镜,连包装纸都没有打开。

    工程师和工人也就罢了。

    看着满满一箱崭新的单筒望远镜,瓦西里感慨万千。

    望远镜并不便宜,俄罗斯虽然有企业能生产,但是产量并不高,橡团已经是俄罗斯资源最充足的军团了,望远镜的数量依然不足。

    望远镜在军事领域的应用非常广阔,尤其对于侦察部队和炮兵来说。

    瓦西里率领的炮兵营,包括他这个营长在内,一共只有4个望远镜。

    虽然4个还是不够用,瓦西里已经很满足了。

    这也就是橡团,有些地方军区的炮兵部队,整个炮兵团连一个望远镜都没有。

    乔治一个电话,尼古拉就给乔治送过来20个,突出一个量大管饱。

    就这乔治还不满意呢。

    乔治对于尼古拉的态度很满意,不满意是因为望远镜的性能不太好,不能满足乔治的要求。

    乔治给尼古拉打电话,询问生产望远镜的厂家联系方式。

    尼古拉给了乔治一个位于莫斯科的地址。

    1837年,德国人费奥多尔施瓦贝在莫斯科开设了一家眼镜店,从此俄罗斯帝国有了自己的光学企业。

    1850年,施瓦贝在莫斯科开办了生产和销售光学仪器设备的工厂,可以生产所有已知的光学仪器。

    莫斯科距离圣彼得堡太远,两地之间的电话还没有连接,乔治给施瓦贝发电报,提出自己的要求,希望施瓦贝能生产距离更远,更清晰的望远镜,随后乔治又去了科学院。

    布列特洛夫热泪盈眶,研究员们终于有正经工作可做了,不用再每天围着花花草草打转。

    乔治要求化妆品的成分天然无污染,植物就成为最佳原料。

    马卡洛娃效率高,她正在研究芦荟的作用,希望能有新发现。

    芦荟可以美容很多人都知道,关键是为什么能美容,这才是马卡洛娃要研究的,这决定能否进行工业生产。

    虽然望远镜的性能还不够好,可是将望远镜和波丹步枪结合在一起,还是表现出巨大潜力。

    当乔治使用安装了望远镜的步枪,精确击中600米外的目标后,一个崭新的时代终于到来。

    “战争是技术进步的原动力,随着步枪的射程越来越远,自动武器的数量越来越多,线性战术即将淘汰,我们也要研究更先进的战术,适应未来战常”乔治经常给橡团军官开小灶,提高他们的军事能力。

    俄罗斯军校教的东西,基本上还是苏沃洛夫那个时代流传下来的知识点,米柳京改革的是制度,并不是战术。

    俄罗斯知识更新的速度,慢的令人难以忍受。

    军校的教师要么年龄大了,知识和现在的技术发展严重脱节,根本不知道未来战争是什么样。

    要么是从未经历过战争的年轻人,他们的知识是从老一辈军事教师那里传承下来的,即便想改进,也无从下手。

    橡团之所以拥有如此力度的支持,和亚三的关注也有很大关系。

    沙皇在很多事情上都会瞻前顾后,唯独在军事上,沙皇从不吝啬。

    乔治从不让人失望,既然拥有如此力度的支持,乔治就会给沙皇足够多的回报。

    今年九月,近卫军还是会前往罗夫诺例行演习。

    这一次的演习没有邀请各国观察员,全部都是自己人,橡团虽然刚成立不久,也要参加这一次演习,乔治希望橡团能在演习中拿出最好的表现,一鸣惊人。

    “接下来堑壕战即将成为主要作战方式,我们现在要研究的是,如何在最短时间内,建立最坚固的阵地;如何更好地配置火力,将敌人消灭在进攻途中。”乔治崇尚进攻,但是在堑壕战即将盛行的当下,乔治也要压制自己的进攻欲望。

    也行吧,防御其实也是最好的进攻。

    “如果敌人不主动进攻呢?”瓦西里有思考,主动提出问题。

    “那就用大炮狠狠的轰它1乔治不得不承认,火炮是永远的战争之神。

    俄罗斯现在只能生产铜质火炮,钢制火炮需要进口。

    这样一想,还是特么的任重道远。

    “可这对我们来说并不现实——”叶罗欣也有思考。

    俄罗斯的将军们不是傻子,谁都知道火炮是战争之神,如果有坦克,谁会让士兵发起决死冲锋呢。

    俄罗斯的将军们也不想玩人海战术,可是俄罗斯的实际情况逼着他们只能这么干。

    一战期间,东线后勤最紧张的时候,三名士兵共用一支步枪,让俄罗斯玩技术,玩得起吗?

    叶罗欣也知道火炮有用,可是俄罗斯连钢质火炮都无法自产,火炮的数量严重不足,射程和威力都不够,前线的将军们又能怎么办?

    说到底还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

    对于俄罗斯来说,士兵的成本是最低的,所以只能玩人海战术。

    “所以我们要走精兵路线,集中更多的资源,打造一支人数虽然少,但是战斗力强大无比的部队。”乔治针对俄罗斯的现实也有对策。

    俄罗斯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,每年有限的军费还要被海军分走一大半,留给陆军的少的可怜。

    乔治希望能通过橡团,向亚三展示精兵路线的价值。

    (本章完)